发布时间:2025-10-15 18:09:03    次浏览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征税,对内的通货膨胀是耗费国民财富向内摊派,向外的通货膨胀则是以邻为壑,向国外输出货币输出负债输出通货膨胀。美联储、欧元区、日元对这一套凯恩斯的玩法早已炉火纯青,国际上所谓QE,无非是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因而,在全球各国独立铸币的情况下,现代货币的本质不再局限于只是用于商品交换和贮藏,只是一种交易等价物作用,而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的环境下,具备多种特性和功能。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对象不同,货币的作用对内和对外左右亦不相同。对内,货币承担主动通货膨胀、变相征税、控制银行流动性,甚至于配合国家政策,提供国内商品市场定价权。对外,一方面根据经济体实力和对外贸易规模来提供进出口结汇,是国家信用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博弈甚至经济金融战争的工具,是争夺向全球市场输出通货膨胀的权利的武器,譬如,近期人民币加入sdr篮子,无非就是这种争夺对外通货膨胀权和力争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输出负债的表现。如果美元通过控制黄金白银的现货和期货市场、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来掌控全球经济走势和美元的的汇率定价权;那么人民币的汇率定价权,则是通过控制全国的土地市场以及依附于土地市场的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来对冲人民币的信用和负债。美联储能够肆无忌惮印钞和在国际上发行美国国债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元只是一个符号,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消费市场控制了全球近乎30%的消费,背靠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和科技金融优势的美国的供应市场也基本上控制了全球供应市场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定价权——是因为美国经济强大,才使得美元具备国际通行的威力和结算能力。故而,美元是全球贸易的基石,美联储可以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向全世界征税。同样欧元区,日本的一定程度的QE,也都是因为其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尽管欧元区近期受困于各国脱欧,摇摇欲坠。然则,对外输出通货膨胀规模也取决于各国央行持有该国货币的总和,取决于该国的对外贸易占据各货币持有国的对外贸易份额。一旦输出的货币超过其贸易份额必然使得其货币实际汇率下跌.而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势必中国相关的进出口贸易更加倾向于以人民币结算,当前中国央行持有的美元资产和外汇储备存在变现和抛售的需求。而在美联储加息脚步越来越近,但是美国负债规模却逐日攀升的情况下,央行抛售美元负债来减少汇率冲击的冲动只会越来越强烈。 货币和国债本质上并非资产,而只是一种资产符号和国家经济实力和信用的证明。一旦国家经济实力和信用发生下滑贬值,必然其货币和国债就发生贬值,而无论其账面利率的增加或者减少。虽然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但是美国的负债规模却远超其经济需要,无非就是利用美元的地位,强压各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从而掠夺对应国家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的诸国也都不是傻子,故而近期各国还是明里暗里抛售美国国债。当前国际宏观经济走势不景气,国际性经济危机的趋势明显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即美日欧各国债务规模过大,各国向世界输出了太多的通货膨胀而无人愿意接盘,导致各国货币政策失效。各国债务规模无论发达还是超级发达国家,基本上达到gdp200%、甚至300%以上.而应对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美日欧都是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膨胀,同时也向国内输出通货膨胀。因为无论是美日欧还是中国,作为政府而言,除了积极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其他只有通过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规模过大的问题。因为通货膨胀的征税方式更加隐蔽而引起社会相对问题较少。不同的是,美日欧的民生相关消费性生活资料物价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幅度迅猛,而像贵重金属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即美日欧往往选择蔬菜、水果、劳动力作为定向输出通货膨胀的领域,而国内则是房地产领域以及交通相关领域作为定向输出通货膨胀的领域,从而导致房产,交通,物价较高,而劳动力价格则相对低廉。超过200%的债务杠杆比例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都难言健康,超过gdp2,3倍举债发展的模式并非可取。除非是美国由于拥有美元国际结算的地位,可以200%的杠杆,其他国家如果不能保证gdp7%到8%的增长,杠杆比例控制在100%以内为安。而当前国内地方债和金融债基本达到gdp的200%到300%,即便是加入sdr篮子缓解了人民币贬值的部分压力,但是承担着为房地产托市和银行注入流动性的央行根本无法避免每月近乎4000-5000亿的货币净投放,也即央行还是无法避免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地方债的难题。央行所以不采取激烈贬值而是逐渐贬值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央行而言,人民币印刷成本低廉,在6.7能够抛售美元比起8.0抛售,可以减少铸币纸张损失。当前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和购买的美国国债规模太大,个人以为,美国国债和外汇储备保持在2万亿以内足以应对对冲基金或者国际做空机构的攻击。导致当年日本房地产危机和亚洲各国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国际做空机构阻击,也并非各国外汇储备问题,而是因为各国举债发展导致的债务危机和资产泡沫。是各国央行未能将其债务规模降到gdp相适应规模。